服务热线:0755-27092002 
邮箱:Sales@erp8888.com

如何制定计件工时工价

发布时间:2021.05.05 新闻来源:华维软件 浏览次数:

要准确的确定计件单价,对于标准作业工时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,只有首先确定所实行计件的各工序的标准工时,才可能设定准确的计件工资。工时是最基本的、工作时间长短的度量单位。工时量的大小以及产能的大小都可以用工时的形式反映出来。

所谓“工时”指的是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,车间、班组或个人从事工作的时间。比如说“某某车间投入了6个工时,就是指该车间使用现有的生产设备,在现有场地,全部人员工作6个小时。”

不同的部门、车间或班组相同的“工时”,并不意味着劳动量的相同。比如:A车间的20个工时的总劳动量可能会比B车间80个工时的总劳动量还大,因为也许A车间的人员多,设备先进。

“工时”代表着一定的人类劳动,所以工时的多少可以反映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多少。
理解“工时”应从两个角度考虑,一方面是标准工时,另一方面是实际工时。
标准工时:是指具有一定工作熟练程度的作业员工,在既定的生产作用条件下,使用现有的设备,按照规范的作业程序与动作要求,完成单位工作量所用的时间。 比如:某企业包装车间“单位工时”为一件产品,即:要求员工每小时完成10件产品的包装任务,某员工包装了80件产品,那么这位员工就完成标准工时的任务量,这个员工就能拿到当天的基本工资。如果某员工一天包装了90件产品,这个员工就超额完成了标准工时的1个“单位工时”工作任务量,他就要多领取一个“单位工时”的工资,对于超额完成一天所规定的标准工时工作任务的员工,理应多取得其超额部分的工资。但是,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员工一天实际完成生产任务超出标准工时30%以上。这就说明企业制定的“单位工时”不合理,“单位工时”作业量偏低,要进一步修正调整“单位工时”的生产任务量。“单位工时”的标准应该是:生产员工工作的总平均情况控制在标准工时所要求的范围上下5%之内浮动。

对于完成不了工作任务的,也不能一概认为是标准定高了,要对各方面的因素去进行综合评估,以找到原因加以改进,一味的降低标准,只会助长个别人的懒惰行为。这些原因包括:
◆员工进厂时间短,岗位技能不够熟练;
◆员工工作态度不积极,存在消极怠工现象;
◆工作现场的布局不合理;
◆部门管理的问题,“5S”工作开展得不好;
◆管理人员缺乏监督作用;
◆没有制定相应的奖勤罚懒规章制度;
◆设备问题;
◆材料供应问题;
◆能源供应等。

如果存在以上问题就不可能完成标准工时的生产任务。
确定了工时,就要着手制定工时工价,工资水平过高,增加企业负担,降低企业经济效益,甚至出现亏损;工时工价过低,造成人力资源流失,员工经常跳槽,队伍不稳。

企业的特点不同,工时工价的高低有所不同,劳动密集型的企业,每个产品生产要经过许多人的劳动,整个生产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,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不高,工资成本占产品总成本比例较大。工时工价制定的就应该低一些,如果工时工价高,成本就会上升,企业就会降低效益。

生产部门的不同,生产特点不同,其工作的难易程度、疲劳程度、环境条件也不同。制定工时工价时,工序较多的部门,单位时间加工产品少,工时工价就应高一些;工艺较简单的部门,工作效率较高,工时工价就应该低一些。不同部门工作的员工疲劳程度不同工时工价也应不同。消费体力较大的部门,工时工价应高一些;而体力消耗较少,员工产生疲劳程度较低的部门,工时工价应该低一些。作业环境恶劣的部门,工时工价就应当高;作业环境条件好的部门,工时工价应当低。同一部门由于员工工种的不同,工时工价也应不同:有的是手工作业;有的操作一般机器设备;有的操作较精密的机器设备;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所付出的劳动也就不同,设定“单位工时”工价时也应给予考虑。各工序、各部门之间的工资如何进行比较呢?这就要用到工价系数的概念。
工价系数是这样的一种含义:比如一个学校中同班的两个学生,一个的物理分数是90分,一个的数学分数是40分,如何比较这两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呢?这就要用到一个系数。物理成绩和数学成绩之间没有可比性,引入了这个系数,二者就可比了。假如系数是K=2.1,哪么,数学成绩的40分就相当于物理成绩的2.1╳40=84分。工价系数就是这样一种概念。
工价系数使各工序之间的工资有了可比性,为计件工资的确定提供了基准。工价系数的确定要考虑下列因素:
◆技术含量;
◆劳动力价值;
◆工艺难易程度;
◆作业特点;
◆危险性;
◆污染性;
◆体力;
◆脑力;
◆工作时间长短;
◆人力的供求状况;
◆产品利润;
◆企业导向。

本文共分 1
相关资讯:
推荐信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