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人志士,仁的成语,人的成语,志的成语,士的成语
成语名称:仁人志士
成语拼音:rén rén zhì shì
成语解释:原指仁爱而有节操,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。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。
成语来源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成语造句:大批仁人志士,满腔悲愤,万种辛酸,想有所为而不能为,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。
★郭沫若《科学的春天》
仁的成语:
仁至义尽 >> 至:极,最;尽:全部用出。竭尽仁义之道。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。 |
仁人君子 >> 仁:仁爱。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。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。 |
仁同一视 >> 犹言一视同仁。 |
仁言利溥 >> 指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。 |
仁义之师 >> 师:军队。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。亦作“仁义之兵”。 |
仁人义士 >> 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。 |
士的成语:
士农工商 >> 古代所谓四民,指读书的、种田的、做工的、经商的。 |
士饱马腾 >> 军粮充足,士气旺盛。 |
士可杀不可辱 >> 指士子宁可死,也不愿受污辱。 |
士为知己者死 >> 知己者:了解自己,信用自己的人。指甘愿为赏识自己、栽培自己的人献身。 |
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 >> 指别人已有进步,当另眼相看。 |
士死知己 >> 士:有才识的人。为了报答知己,不惜牺牲生命。亦作“士为知己者死”。 |
推荐信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