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声相应,同的成语,声的成语,相的成语,应的成语
成语名称:同声相应
成语拼音: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
成语解释: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指志趣、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,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
成语来源:《周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
成语造句: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心心相印,脉脉相通。
★续范亭《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》
同的成语:
同文共轨 >> 同文: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;共轨:全国车辙阔狭相同。统一文字,统一车辙。比喻国家统一。 |
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 >>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指志趣、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,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 |
同舟遇风 >> 比喻同遭逆境。 |
同恶共济 >> 坏人互相勾结,共同作恶。同“同恶相济”。 |
同气连枝 >>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。 |
同心协德 >> 指思想统一,信念一致。同“同心同德”。 |
应的成语:
供不应求 >> 供:供给,供应;求:需求,需要。供应不能满足需求。 |
其应如响 >> 比喻对答迅速,反应极快。 |
八方呼应 >> 呼应:彼此声气相通。泛指周围、各地。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,互相配合。 |
手不应心 >> 犹言力不从心。心里想做,可是力量够不上。 |
外合里应 >> 外面攻打,里面接应。 |
洒扫应对 >> 洒水扫地,酬答宾客。封建时代儒家教育、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。 |
推荐信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