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而复失,得的成语,而的成语,复的成语,失的成语
成语名称:得而复失
成语拼音:dé ér fù shī
成语解释:复:又,再。刚得到又失去了。
成语来源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六回:“孔明变色曰:‘是何言也!得而复失,与不得同。公以此贺我,实足使我愧赧耳!’”
成语造句:无
得的成语:
得不偿丧 >>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。同“得不偿失”。 |
得其三昧 >> 三昧:梵语,意为正定。排除一切杂念,使心神平静,专心致志,达到悟境。引申为诀窍或精义。指在某方面造诣深… |
得未曾有 >> 指前所未有,今始得之。 |
得不补失 >>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。同“得不偿失”。 |
得马折足 >> 指因福而得祸。 |
得未尝有 >> 指前所未有,今始得之。同“得未曾有”。 |
失的成语:
失惊打怪 >> ①形容大惊小怪。②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。 |
失魂丧魄 >> ①形容心烦意乱,精神恍惚。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。 |
失诸交臂 >> 指当面错过机会。 |
失魂丧胆 >> 形容极度恐慌。 |
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 >> 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 |
失魂落魄 >> 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 |
推荐信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