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不由衷,言的成语,不的成语,由的成语,衷的成语
成语名称:言不由衷
成语拼音:yán bù yóu zhōng
成语解释:由:从;衷:内心。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,即说的不是真心话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成语来源: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 “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”杨伯峻注:“人言为信,中同衷。”
成语造句:旋复下一通令,洋洋洒洒,约一二千言,小子因他言不由衷,不愿详录。
★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二十八回
言的成语:
言外之味 >>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。 |
言必有中 >> 中:正对上。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。 |
言之凿凿 >> 凿凿:确实。形容说得非常确实。 |
言论风生 >>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,气氛活跃。 |
言者弗知 >> 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。同“言者不知”。 |
言归和好 >> 指彼此重新和好。同“言归于好”。 |
衷的成语:
无动于衷 >> 衷:内心。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。指对应该关心、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,置之不理。 |
言不由衷 >> 由:从;衷:内心。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,即说的不是真心话。指心口不一致。 |
天诱其衷 >> 指上天开导其心意。 |
合衷共济 >> 犹言同心协力。 |
没衷一是 >> 衷:折中。指意见纷歧,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。 |
和衷共济 >> 衷:内心;济:渡。大家一条心,共同渡过江河。比喻同心协力,克服困难。 |
推荐信息: